閱讀提示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各級黨委政法委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心連心、共命運,充分發揮政法機關職能作用,組織帶領全省政法干警、網格員等力量戰疫情、保平安、護穩定,在戰“疫”一線強能力、鍛作風、解民憂,以忠誠擔當合力筑起共同防疫的鋼鐵長城。
沖鋒一線見初心
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見作風。
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式,各地黨委政法委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吹響戰斗號角,加強領導、統籌調度,及時發出關于充分發揮政法職能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通知,進一步明確政法機關防疫工作責任和任務。
各地黨委政法委領導干部及時深入車站、社區、高速路口等疫情防控點,檢查指導疫情監測點防控和社會面管控工作;
“到疫情防控吃緊的地方去、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睓C關黨員干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沖鋒在前,在抗“疫”一線錘煉過硬作風,為抗擊疫情貢獻政法力量。
內黃縣委政法委組建“黨員先鋒突擊隊”,下沉基層一線,助力核酸檢測采樣工作,戰疫情,保民安。
項城市政法委將疫情防控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幫扶社區對接。黨員干部在寒風中堅守“三無”小區,嚴格落實雙碼查驗、測溫登記等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利用宣傳手段,提醒過往居民帶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深入大街小巷宣傳防疫知識;維護核酸檢現場秩序,協助醫護人員采樣;配合疫情防控指揮部做好體溫測量、車輛檢測、人員登記,在疫情監測點、核酸檢測點、高鐵出站口……政法委黨員干部沖在前、干在先,高高飄揚的“黨旗紅”和政法委“志愿紅”共同繪就了冬日里最溫暖人心的色彩。
來勢洶涌的新冠疫情不僅是一場危機,更是一場考驗。安陽市委政法委駐殷都區安豐鄉靳家屯村第一書記張向陽毅然選擇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
剛做過心臟病手術的他帶病堅守崗位,帶領村干部不間斷開展巡視巡查,及時勸離聚集群眾,督促村民按要求配到防護口罩;身先士卒在卡點值班,合力勸返試圖外出的村民,當好阻斷疫情傳播的“黑臉門神”……
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正是有了一個個“張向陽式”的堅守,才最終凝聚起全省戰“疫”的源源力量。
網格覆蓋無死角
“您好,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請您掃一下健康碼和行程碼,需要登記一下您的信息……”1月13日上午,周口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搬口辦事處疫情防控老年安置區服務點,華南理工大學研三學生孫貴正在給進出人員登記信息。刺骨的寒風吹得人臉頰生疼,但這卻絲毫沒影響他的干勁和工作熱情。 打贏疫情防控硬仗,關鍵在末梢、成敗看基層,而基層的重點在農村、社區、網格。為將省委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落實到基層一線,各地黨委政法委全面推行“網格化”疫情防控,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同時有效整合調解員、平安志愿者、返鄉大學生、五老人員等基層工作力量,織密基層防護網,凝聚群防群控合力,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信息掌握“零延時”。滑縣組織行政村(社區)以10戶為單位,組織一個“微網格”,擇優推選出網格長。網格長利用“人熟、地形熟”的優勢,每天通過微信群開展拉網式排查,對所包單元的人員動向、健康狀況等信息動態掌握、及時上報?h、鄉、村三級綜治中心信息化平臺與網格員的平安滑縣手機APP之間,收集和發布信息及時互動,實現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精準、動態掌握,及時、有效實施。 矛盾化解“零遺漏”。禹州市政法委組織各鄉鎮(街道)在原有夜間治安巡防隊的基礎上,充分發動網格社區內“雙綠碼”居民,組建由村(社區)干部、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等1.3萬余人構成的“平安守護志愿者”隊伍,佩戴統一標識,以村(社區)為“主陣地”,開展村民、居民群防群治,安全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組建專業隊伍積極做好涉疫矛盾排查化解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跟蹤幫扶和心理服務工作,紓解部分群眾因疫情帶來的心理焦慮、煩躁情緒。截至目前,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19件。 科技支撐筑防線 網格員人數有限,而村民、居民基數大,如何破解二者之間的矛盾,有效緩解防控壓力,成為各地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疫情爆發后,各級黨委政法委注重發揮科技優勢,充分運用綜治信息系統,搭建網格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便捷渠道,健全線上信息收集、訴求反饋機制,實現線上線下結合、視頻數據融合,大大提升了網格員發現、上報疫情的工作效能。 商丘市委政法委在“黨建+一中心四平臺”信息系統中專門增設“全市集中隔離點專屬組織”模塊,將全市10個縣(市、區)的集中隔離點全部納入在線管控,通過網格通App賬號,向隔離點內的信息員和外部網格員下達指令,既能對集中隔離點定點定位,又能對隔離點內部情況實時動態調整。同時建立“指揮中心+集中隔離點”運行體制,實現信息的實時報送、及時處置、全時調度,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深化拓展“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系統應用,更加精準高效地進行疫情聯防聯控。三門峽市陜州區政法委利用“雪亮工程”構建涵蓋13個鄉鎮,全時段、無縫隙、全覆蓋的疫情防控網絡。在鄉村和社區,廣大綜治干部通過“雪亮工程”有效克服了疫情防控難題。